信息來源:網絡
濟南市首座園林綠化廢棄物處理站日前建成投入運行,自11日起面向全市收集綠化廢棄物,形成綠化廢棄物生態處理循環利用。記者同時獲悉,明年我市或可實現對樹葉的全面收集和生態化處理。
據了解,該處理站年處理樹木紙條可達27000立方米,可產出堆肥產品2000立方米。市園林科學研究院負責人介紹,如果濟南再有3處同等規模的處理站,可將全市綠化廢棄物全部收集再循環利用。市城市園林綠化局鼓勵全市園林系統向處理站提供修剪枝條及死亡植物垃圾。收集標準為直徑≤30厘米的枝干或帶葉枝干,未被重金屬、油污等污染。不收集不易粉碎的棕櫚科植物、龍舌蘭科絲蘭屬植物。
每年秋冬季節,全市產生大量落葉,相關數據顯示,落葉高峰期,我市每天清理近500噸落葉,這些樹葉大部分被填埋。市城市園林綠化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園林綠化廢棄物處理站暫不收集處理落葉。這是因為落葉清掃過程中夾帶很多塑料、金屬等雜質不易挑選,影響粉碎處理,同時落葉體積較大運輸困難。目前,廢棄物生態處理技術正在研究落葉運輸及雜質挑揀難題,明年或可實現落葉回收處理。
濟南市首座綠化廢棄物生態處理站目前已形成規模生產,園林綠化垃圾循環利用項目在我市已全面啟動。
濟南市園林科學研究所負責人介紹,濟南市綠地土壤質量嚴重偏低,造成綠化植物生長緩慢。今年5月,市園林科學研究所調查發現,舜耕路、和平路、趵突泉北路、經五路和經六路20年以上樹齡的國槐多數長勢衰弱,經十路千棵法桐7年未有明顯長勢。市園林科學研究所對我市12個公園綠地土壤測試發現,僅有一處公園土壤綜合質量達到最高的1級,有9個公園土壤質量明顯偏低。同時,隨著綠化面積逐漸增大,園林綠化廢棄物急劇增加。焚燒和填埋等傳統處理方式不僅占用土地,還易造成環境污染。
園林綠化廢棄物生態處理及循環利用項目于今年正式啟動,在省內尚屬首例。目前,僅有北京、上海少數城市有此項課題的研究利用。該項目將收集后的綠化廢棄物進行粉碎、發酵、腐熟、后加工等生態化處理,制成植物栽培基質、綠色堆肥、綠地覆蓋物及土壤改良劑等相關產品,同時通過高溫發酵殺滅草種、蟲卵,有效改善土壤結構、提升肥力,破解綠化垃圾處理難題。園林綠化廢棄物處理站于今年10月12日建成并投入運行,已處理去冬今春收集到的1800余立方米綠化廢棄物。產品在龍奧大廈周邊綠化帶、大明湖、護城河、園博園等綠地中進行使用,效果明顯。
目前,該項目研究應用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試驗表明,綠地覆蓋物可有效保持土壤水分,抑制雜草生長,植物栽培基質可用于家庭花卉種植,土壤改良劑可有效利用調節土壤鹽堿化和板結狀況。市城市園林綠化局在今冬明春綠化中廣泛推廣相關系列產品。處理站對全市各綠化單位及社區的樹木修剪枝條進行回收,經處理后,產品用于各綠地養護和綠地建設中,形成循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