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園冶高峰之風景園林高校論壇全紀錄(圖)
2014年1月11日第四屆園冶高峰論壇之風景園林高校論壇于新大都飯店多功能廳A舉行,論壇由華南農大城市規劃與園林系教授李敏主持,眾多高校院長及教授針對不同的選題做了精彩的演講,2013園冶杯風景園林國際競賽獲獎同學對獲獎作品進行了介紹,并與在場觀眾分享了作品的設計思路與經驗。
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副院長張青萍做了以樹屋"treehouse"為例講述當代園林建筑的意義的主題演講,介紹了樹屋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歷程,從兒童游戲到家庭休閑再到旅游度假方面的應用,表述出當代園林建筑的意義不僅僅是一種環境的需要更是一種文化的表達,不僅讓在場觀眾看到了各種新奇的樹屋設計,更是在現代技術條件下為園林建筑提出了更多的表現形式,更能體現人與自然結合的愿望。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教授胡希軍通過對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張谷英村的介紹提出了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傳統禮俗的保護與傳承的問題,并提出以"村"養俗,以"境"護俗,以"風"養俗,以"情"怡俗的方式,注重對其人居環境的利用,并整合建立符合現代中國的道德規范加以傳承。傳統村落保護在體現人與自然相互關系和諧的同時也可促進風景園林文化遺產的保護,從而給傳統禮俗提供更適宜的生存空間。
四川農業大會園林學院院長陳其兵的演講主題為《高校"2011"協同創新中心構建的思考》,提出高校如何發展,如何銜接與行業結合的問題,并介紹了西南竹林景觀營建關鍵技術協同創新中心構建的思考,西南竹林景觀營建關鍵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的成立,對風景園林學科成為國家重點建設學科,帶動學院建設整體水平的提高有關鍵性作用,同時也為學院風景園林專業學生的培養提供了更多的實踐機遇,為學院的科研水平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加強了與其他高校的交流,在技術上,更是一個學習創新的好機遇。由十八大看到中國高校正面臨著新的挑戰,高校資源如何與社會資源整合,為國家建設提供支持,同時這對高校教師也是極大的挑戰,為教育與產業的發展結合提出積極探索出更好的思路。
天津大學建筑學院環境藝術設計系教授劉庭風演講題目為"王維與園林",通過王維對中國園林的影響闡述了中國園林與古典文化密不可分的聯系,王維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山水詩與山水畫,其中山水詩中有30%以上的山水田園詩,描述了眾多田園農業風光美景,通過詩畫結合樹立了獨特的中國古典園林審美觀。王維一生早年出于儒,中年樂于道,晚年歸于禪,從文人體驗的層面得出園林設計思想,通過與山水間的對話,體現出文人情懷。最后劉庭風教授笑稱自己的一個愿望就是能從文人的角度出發也在山水優美的地方建一座自己的園子,如果能實現希望能邀請更多的朋友前往體驗,引來在場的熱烈掌聲。
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漢通設計集團總經理、首席設計師奚雪松以"學科教育:徘徊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為主題,從高校教師及企業負責人的角度闡述了學校教育與社會應用間的聯系與矛盾,大學教育在面向社會的時候如何適應社會的需求。景觀設計學是科學與技術的結合體,大學教育該如何在"通才"與"專長"間選擇適應的培養方向。接著又以工業遺產保護案例提出城市更新過程中設計師的堅守與執著。最后又介紹了自己在學校實踐中特殊以互動式教學所取得的經驗,令在場師生獲益良多。
論壇最后由2013園冶杯風景園林國際競賽獲獎學生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學生陳荻,西南大學園藝園林學院學生張澤華,蘇州科技學院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學生唐瓴分別分享了各自獲獎作品的設計過程,并在李敏教授的主持下全與場師生共同交流了設計期間遇到的各種問題及解決方法。全場論壇在全場師生的熱淚討論中結束。